毕业生求职观念挺实际

[日期:2009-02-04] 来源:  作者: [字体: ]

屡屡碰壁仍坚持梦想

烟台大学的学生李璐即将面临就业,她的专业是韩语,虽然初次参加招聘会,但她似乎并不担心找不到工作。李璐共投出了5份简历,全部“瞄准”银行、石化、通讯等对她来说“起点较高的单位”。李璐说:“如果应聘不上,就决定考研。只要专业扎实,人也活泛点,面包和牛奶会有的。”

与李璐结伴参加招聘会的校友邹小慧,自大三开始就活跃在各个招聘点了。她说,她现在的求职心态相当平和。“我以前真的很固执,就一心想去当记者。”打听到周边几个地方的媒体都不打算招人后,小邹虽然很失望,但一点也不灰心。

小邹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求职策略,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企业,她说:“走不上媒体大舞台,我就去企业。企业的发展空间也很广阔。现在,只要有合适的企业,我就会签约的。”她的话透露出一股坚定和自信。

先找份工作养活自己

刚刚从合肥某炮兵学院专修信息安全的董建廷一开始就很理性,没给自己的求职设定多么高的门槛。他说,条件是自己在工作中争取得来的。

董建廷在招聘会上准备了8份简历,却没有都投出去。他说,会凭借在大学所学的知识和自身特长,在专业领域去发现值得自己投入的单位。至于工资酬劳期望值,他确定的起点在1000元左右,“先找个工作养活自己,再在岗位上持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智慧,争得更高薪酬。”

与董建廷不同,鲁东大学历史系小潘来自荷泽,他自己制定的求职目标是:留在烟台。

他的自信来自于对就业形势的准确把握上。他说:“历史专业的对口职业比较窄,我自己对商业也不大了解,所以从来不投营销类、策划类的职位,都是投文秘或行政岗位。”

小潘表示,如果这次不能签约,还会继续找下去。哪怕先在小工厂、小公司里当文员也可以,起码有份工作干着,自己可以养活自己。(YMG记者 刘军)

阅读:
录入:admin

推荐 】 【 打印
内容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