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业生“零薪酬”要慎行

[日期:2008-10-24] 来源:  作者: [字体: ]

  当人们慢慢长大,开始独立生活时,就要逐渐脱离父母的照顾和经济上的补助,那么获得的第一份工作就往往显得很重要,那不仅仅是经济独立的标志,也不仅仅是初入社会的通行证,更重要的是:它是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,只有这个作为奠基才能建立起更高的事业,树立起更高的信心。

 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,尤其是加入WTO后,各行各业在迅猛前进的同时,也体会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,逐步意识到最关键的竞争力就是人才。随之而来的就是更为激烈的“人才掠夺战”,猎头业务、网络招聘逐渐火爆,而那些高端人才自然乐在其中。但是,在这个有限“蛋糕”的分割中,有人欢喜有人忧。应届大学毕业生数字的不断攀升,使人们认识到上大学已经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,况且上面还有硕士、博士乃至博士后压着,因此就业就如同高考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拥挤到人山人海的各大招聘会,奔波在各个企业之间游说推销,疯狂投递简历以求幸运的发生,结果却都那么令人失望。于是,有些人开始想起了另类求职之路。

  职场案例:

  小沈是北京一所重点大学的应届毕业生,学国际金融,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社会活动方面都是比较不错的,因此看着周围的同学为了工作而四处奔波时,他仍然稳坐如山。由于小沈差不多是在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羡慕中度过的,因此对自己总是充满自信,认为自己可以找到一家名气不错的大公司。但是,愿望是美好的,现实总会让人们感到路的坎坷。一次,小沈去应聘一家大的合资公司,主考官的一席话让他就像泄了气的皮球,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照人。“从各方面来看,你的确不错,可是我们公司的惯例是招收像北大、清华、复旦等一流院校,我们会进行商讨,认真做出选择,有了消息会马上通知您。”

  小沈听出了主考官的意思,不禁有些失落。真像有些同学所说的,除了北大、清华,其他学校都差不多,就如前不久一个知名会计事务所不也就限于四所高校的学生吗?为什么有些公司一开始就把人划分为三、六、九等,实在有些不公平,扼杀了相当一部分同样有理想、有抱负的人。不论悲也好,愤也罢,小沈的目标还是进一家好的公司,就为了锻炼自身的能力,开阔视野,人得从长远考虑,为了以后的发展,哪怕再做一两年的“啃老族”。于是,小沈开始了慢慢求职路,可是即使愿意放弃薪酬,也没能如愿,找到合适的企业。小沈无奈地说:“我只是想进行学习锻炼,并不要求得到报酬,为什么连这个机会也不给我呢?”

  顾问分析:

  “零薪金”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攀升而逐渐兴起。有一个应届毕业生根据此方法得到了一个知名公司的锻炼机会,可是在实习结束后并没有成为正式员工,反而耽误了职业生涯的进程。

  第一, 根据自身的特点,做到因地制宜。的确,进入大的知名公司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,不但可以充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,还可以在一个蒸蒸日上的团体中不断磨练、提升自己。但是,大多数人都处于枣核的中心地带,全部挤到尖部根本不现实,而且,也并不一定在中间就没有空间,相反比两头的更有发展,活跃地带更为广泛。作为一名刚刚走向社会的学生,要清楚地认识到身上的缺点和不足,以及别人未有的优势。有些同学为了进入名气响亮的公司,就以“舍薪”为代价。如果自身条件的确优秀,还可以学到知识,但是那样大多数也早已经被心仪的公司录取了。对于本身并不是很优秀的同学,即使依靠各种手段进入了梦寐以求的企业,由于是个“游击队”,也只是给个边边角角的工作,根本锻炼不了什么,反而浪费了时间,搭入了金钱,最后还是要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。“最好的未必就是适合的”,这句话无论对于应聘方或用人单位都是一样的。

  第二, 以另类手段得到offer的人,往往受到排挤和冷漠。在中国的企业中,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通过关系进入的。有些人的确是很有能力,他们得到的是人们的尊重。而有些人却是依靠着关系,有着地位,却没威望;撑着官位,却无能力,即使得到下属的称赞,多半因为没有人敢做“魏征第二”,或是为了自身的加薪升职而阿谀奉承。也有像小沈一样试图通过“零薪金”来打动老板。如果这样的人真的进入了企业,就会破坏公司原有的薪酬体制,对于在职人员来说,是一个很大的威胁。老板很可能为了省去多余的投入,降低成本而录用廉价或无价劳动力,造成用人市场的无秩序、混乱,员工因此会担心自己的路还能走多远,影响工作效率,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并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工作的进展。对于能用“零薪金”进入企业的人来说,也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小聪明而沾沾自喜,试想你所在的环境中,老板可以随时让你走,同事对你冷眼相对,生怕抢了他们的饭碗,还有谁会好言好语的,即使表面上没表露出什么,恐怕也没什么知心朋友,就算有什么出色业绩,得不到别人的认可,也是件很沮丧的事情。

  第三, 权益得不到保障,最终“竹篮打水一场空”。《劳动法》的颁布就是为了对在职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、切身利益进行保障,对不法行为给予制裁。而现在许多大学生,不单单是为了进入名企,而是为了缓解激烈的就业压力而选择充当无偿劳动力,只为了锻炼,增加社会阅历。可是尽管这样,许多人也都吃了闭门羹。一个是因为很多企业认为,如果一个人以“零薪金”来作为入职敲门砖的话,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他的工作能力并不是很强,或是让人误以为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而以“掉价”的方法作为交换的条件。第二,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很清楚这本身就是一个违法的行为,尽管大学生是出于自愿的,但是这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劳务关系,在某种程度上来说,企业就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。虽然在薪金方面似乎占了便宜,其实对大学生的培训、管理等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,由于双方都没有签订合同,损害不仅仅是求职者,企业也会面临内部业务的外泄等问题和风险的承担。第三,有些企业就是看准了大学生的这种心理,有种“趁火打劫”的架势,心想不用白不用。他们看中的就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们思想过于单纯,而做事的心气很高,大学生不但不会察觉到自身权益的损害,反而感激用人单位提供的机会,更加卖力。其实金钱并不是重点问题,而是学会如何保护自己,不再为有些不法企业提供可成之机

  友情提示:

  虽然现在人们处于职场竞争的“白热化”阶段,但对于刚刚走入社会、即将接触职场的新人来说,还是应该以保护自己的权益为重,试想一个企业都没有为其最为重要、关键的资源——人,着想的话,那么那里也不大适合自己的发展,因为那儿不会有让你充分发挥的舞台。不要让“零薪金”,变为“凉心情”,相信自己,放飞梦想,放飞心情,追寻你的理想!

阅读:
录入:admin

推荐 】 【 打印
内容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