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工难求职也难 教育结构要调整

[日期:2010-03-01] 来源:  作者: [字体: ]
春节过后是招工和求职的高峰期,然而,一边是企业招工难无法得到解决,一边是求职难的问题仍然存在。这“两难”之间的矛盾该如何破解,最终让企业用工不荒,让求职者满意就业呢?

  且看招工有多难?从近期媒体报道可见:“仙桃3万岗位虚位以待”、 “深圳用工缺口达80万”、“安徽节后企业频现‘招工难’”、武汉今年缺工8万……

  招工难,求职也难。仙桃3万岗位虚位以待,结果只有1235人签订劳动合同。笔者有个表侄,大学学的是多媒体技术,实习在“美的”流水线做普工,专业不对口,加班辛苦,收入不高,看不到自我提升空间,离职后反复求职,结果跑去从事证劵工作,现在是生活都艰难。大量大学生正是如此反复奔波在招聘会上。

  面对众多岗位,求职者为何难以找到心仪的岗位?舆论普遍认为,薪酬落差和就业环境是主因。温总理27日与网友在线交流谈到引起“用工荒”的原因时指出,“即使是普通工种,(求职者)也在为最低工资而在挑选。”

  其实不然,薪酬落差和就业环境还只是“两难”的一种表象,求职者高不成、低不就的深层次原因,还是教育结构的问题。大学生是专业不对口,教育资源浪费。农民工是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,无法适应企业用工需要。企业缺的是普工和技术工种,求职者却是普工不愿干,技术活干不了。诚如温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所说,“企业用工和待业人员招工常常在专业上不相吻合。有些企业需要高水平的技工,但是这是我们普遍缺乏的。”

  早在金融危机爆发,大量农民工返乡的时候,温总理就叮嘱各级干部要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,为他们就业创造条件。各地政府也确实采取了系列措施,以实用技能培训来推进求职者就业,并鼓励全民创业。但这种教育培训还存在很多问题,远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需要。比如,社会教育资源分散,规模较小,缺乏实训设施;技工学校师资不足,课程重复,专业技能无法对接企业用工需求。

  所以,破解招工求职“两难”的状况,企业要搞好产业升级,善待员工,自主培养;求职者也要找准定位,扬长避短,主动而为。作为政府部门,则要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,大力发展职业教育,适度减少普通大学扩招规模,满足普通大学生“回炉”再造的需求;要鼓励职业院校与用工单位合作实行订单培训,以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技能培训,实现招工与求职的有效对接;要强化企业责任,督导企业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和福利保障制度,让人才招得进,留得住,有发展;要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技术推广、培训和生产指导,让求职者在基层农村能找到用武之地。

  “既要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,也要让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更加幸福。”实现温总理就业形势比去年好的愿望,调整教育结构至关重要。

需要个人简历模板?请访问 http://www.geren-jianli.org

阅读:
录入:ciliuman

推荐 】 【 打印
内容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