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城市求职难 已不再是大学生的首选地

[日期:2009-06-26] 来源:  作者: [字体: ]
 大学毕业后,刘君没有按照原定计划“南下”,而是选择了就读大学的所在地河北唐山。

  刚上大学时,刘君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:到沿海城市去。为此,他还跟南方的同学学了一嘴的广东话。“我学的是环境工程,沿海城市外向型出口的企业比较多,污染也比较严重,在国家节能减排的大形势下,肯定有我的用武之地。”当初的刘君可谓是信心满满。

  不过突如其来的一场金融风暴,彻底打乱了刘君的计划。“截至2009年3月10日为止,广东省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仅为7.61%。”,“广东省用人单位数量相比去年减少了20%以上,招聘岗位相比去年也减少了20%以上。”这些充斥在网络上的信息让刘君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计划。“本地毕业生的就业都这么难,何况我去了还是个外来户。”

  无奈之下,刘君只好把目光投向了唐山本地。由于他所在的学校在唐山的认可率比较高,刘君还是比较容易地找到了一份工作。“和我签的是一家国有煤矿,在唐山的远郊区县,每个月工资1800元。”

  据刘君介绍,该企业和学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,每年都会在学校招走30多人,很多师兄师姐都在那里上班。“据说,我们这个专业的人大多会分配到化验室,还算是对口吧。”6月25日,刘君在接受《中国产经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说。

  和刘君一样,受金融危机的影响,把就业首选地转移的大学生不在少数。据《中国青年报》社调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、中青在线、中国校媒网对全国31个省、区、市7761名应届毕业生的调查显示,34.2%的人首选省会城市或发达的地级市,其次是普通地级市(26.4%),而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则降到了第3位,约为24.7%。

  “但是在2008年,全国高校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地主要集中在北京、上海,比例分别为29.7%、14.9%。其次是广州,约为5%。”智联招聘职业顾问祝红艳在接受《中国产经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说。

  另外,根据智联招聘刚刚发布的调查显示,今年全国各地区的大学生选择就地解决的均在半数左右。大学生将就业首选地定为大学所在地比例最高的城市为广东、深圳地区,比例高达93.2%,西南地区为55.6%,东北地区为48.4%,西北部地区为44%,最低的地区是中部地区,为43.3%。

  “虽然希望在发达大城市就业的大学生比例高达32.3%,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,大多数毕业生一般被本地消化,此比例高达半数。”祝红艳说。

  该项调查显示,在影响大学生选择就业首选地的因素中,发展机会较多、较大的原因依然排在了首位,比例为75.9%。紧随其后的因素是良好的文化及教育环境,以及能否和家人在一起等等。

  “人生的发展道路是多样的,选择就业地要考虑多方面因素,而不是盲目地跟着大家做决定,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关键。”祝红艳表示。她建议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,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放低求职期望,先就业,在社会的摸索中学会择业。

  麦可思发布的《2009 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(蓝皮书)》也显示,在2008年211院校的毕业生中期望在直辖市就业的比例高达81%,但是实际能达成梦想的也不过是25%。相反,在地级及以下城市的实际就业率则高达44%。

  资深人力资源专家、中华英才网张桢宁表示,毕业生到小城市和基层就业,不但开辟了就业的第二战场,也为基层组织输入了新鲜血液,以后还可以为学弟、学妹改善基层就业环境。不要抱怨工作环境差、收入水平低,因为对于刚刚毕业、还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而言,能够在工作中有所收获、有所成长才是最重要的。

阅读:
录入:ciliuman

推荐 】 【 打印
内容查询